联系电话: 13759499354 邮箱:

勇立潮头铸华章 ——记省人大代表、云南省浙江商会会长、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沈长虹

2025-03-25 16:46:00 云南省浙江商会 0 次浏览
勇立潮头铸华章

——记省人大代表、云南省浙江商会会长、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总裁沈长虹

人物档案

  沈长虹,浙江省仙居县人,现任云南省浙江商会会长、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总裁。先后担任昆明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云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国服装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云南省工商联常委、云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云南省公安厅特邀监督员、云南省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昆明市工商联副主席、昆明市台州商会会长等职务。先后获得云南省第二届青年创业省长奖,“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创业之星”,“云南省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昆明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优秀杰出创新企业家”,首届云南桥头堡建设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昆明市第六、八、十、十一届“优秀企业家”,昆明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1981年,沈长虹从浙江省台州市来到云南省昆明市创业,经营服装生意。1994年,他和王国辉一同创办了昆明奥斯迪制衣实业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云南奥斯迪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斯迪)。多年来,他缔造了从无到有的创富神话,以“重合同、守信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经营宗旨成就了驰名品牌“OSD”,本人也先后荣获云南省第二届青年创业省长奖,“云南省非公有制企业创业之星”、云南省第三届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荣誉称号。

从卖衣服到做衣服  

       沈长虹出生于1966年。1981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水平,年仅15岁的他刚刚初中毕业就怀揣着几十元钱来到云南省昆明市,跟随他在云南的姑妈经营服装生意。  

       “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制约,当时昆明几乎没有什么名牌服装,青年路上的服装要么是从外地进货,要么是仿冒的。”在沈长虹的记忆中,他赚到“第一桶金”5000元用了整整5年时间。

  有了“第一桶金”后,20岁的沈长虹学着其他老乡,回浙江省招了30多个员工,在昆明办了个小作坊。

  经过了两年的独立销售,沈长虹发现,由于云南四季如春的独特气候,西服成了当地最为实穿的服饰种类,买家需求量特别大,但由于交通条件不发达,在火爆的销售情况下,西服货源偶尔会出现断档的状况。

  在与表哥商量下,沈长虹从浙江省温州市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于1988年成立了仙居服装厂昆明分厂,并于1991年更名为港联制衣厂,1994年组建了昆明奥斯迪制衣实业有限公司。于是,当很多服装经销商还在苦苦进货、销货的时候,沈长虹因为先人一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商业链,慢慢和同行拉开了距离。

从做衣服到多元化发展  

      创业并没有那么容易,尽管如今,奥斯迪在云南乃至全国都已经有了相当高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但在创业初期,很多人其实并不认可奥斯迪。  

        “一开始,在职业服装招标时,我们连进去旁听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是投标。”回忆起奥斯迪刚起步的经历,沈长虹感慨地说,在碰了很多次壁后,奥斯迪没有像一些企业那样,迈不进门槛就放弃,而是不惜血本从沿海地区请来专家、购买先进设备,以达到国家标准、世界标准为目标,进行生产。“至今公司已拿了十多项行业资格证,相比部分同行自然多了竞争力。”沈长虹说,随着品牌的提升和打造,奥斯迪在产品质量方面也开始更加重视,当年5个小时做的服装,现在最少要3天,当年一个人完成的活,现在是一套标准流程,如制作一条裤子要100多道工序、一套西装要300多道工序……

  随着沈长虹的高瞻远瞩,当初那个只有30多人的小作坊如今已成为拥有3000余员工,服装年产值4个多亿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服装加工企业。但这样的成绩还无法令不安现状的沈长虹停止他发展的步伐,如何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了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云南是中国的矿产大省,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了包括沈长虹在内的诸多企业家。2005年,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一个国营的稀土矿对外竞拍。沈长虹通过专家的科学认证以及市场调研判定开发可行性后,以3000多万元的价格力压10多家参加角逐的企业夺标。而正是这个并购后的稀土矿,一年的产量达到5000吨,产值过亿元。在昆明市东川区,沈长虹投资5000多万元,新建了一家冶炼厂,从事铅锌等金属的回收和冶炼。他专门从浙江省聘请技术人员,更新设备,提高产能,使其年产值达到3亿多元。另外,沈长虹还把云南的稀贵金属做成产品后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每年仅稀贵金属的出口额就有约5亿美金。就这样,属于沈长虹的矿业世界逐渐构建起来。

倾心慈善 回馈乡里  

       探究奥斯迪的成功之路,有很多经验值得学习。沈长虹说,“人”字是一撇一捺组成,相互支撑,表明人要互相依靠,只有抱着“有钱大家赚、抱团打天下”的信念,才能形成规模大、协作好、分工细、效率高、竞争力强的网络经济。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家乡朋友来到云南创业。在云南,他们就是我的家人,我作为云南省人大代表和昆明市浙江台州商会会长,能为老乡排疑解难是我的荣幸。”沈长虹说。  

        有一次,在得知会员生产场地大多集中于城中村内,特别是浙江籍近百家服装加工企业都面临城中村改造搬迁,无场地经营的状况,沈长虹为会员积极奔走解决搬迁等事宜。当得知昆明市旧城改造要外迁114个市内商品市场,许多商户会失去经营场地时,沈长虹及时出面向市委、市政府领导反映,并积极与新建的新螺蛳湾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业主方联系,为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商户解决了2000个摊位,同时通过与银行合作,以会员联保的方式解决了融资贷款的难题,极大地解决了会员企业的后顾之忧,为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另外,沈长虹还牵头与18位浙江仙居籍企业家共同出资20亿元,打造了云南省第一个电商产业园——“奥斯迪(昆明)电子交易产业园”项目,现已与阿里巴巴达成战略合作。这个平台的建成将为云南与浙江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大的商机,同时也展现了仙居企业家卓越的商业眼光。

  如今,在实现了巨额的财富积累后,如何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成为了沈长虹时常思考的事。在企业快速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沈长虹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当中,在扶贫解困、慈善救助、希望工程、青年发展、抗震救灾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义举,先后向扶贫基金、红十字会、青年发展基金、希望工程、爱心助学等捐款捐物近千万元。2003年,奥斯迪为昆明市非典防治工作捐助人民币2万元和大量物资。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奥斯迪向灾区捐款现金20万元、物资124万元。在2011年云南盈江3·10地震中,奥斯迪向灾区捐赠现金及物资合计91万元。在2014年的云南昭通鲁甸地震中,奥斯迪捐赠物资及现金共575万元。

  尽管沈长虹常年不在仙居县,但他每年都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家乡捐款,在台州市的“五水共治”行动中,沈长虹个人捐款30万元。同时,他还把先进的商业模式带到仙居县,先后投资“奥斯迪大酒店”“奥斯迪·半山国际”“瑞都·中央花园”等项目,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