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电话: 13759499354 邮箱:

政协委员热议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名誉会长张金炉委员、常务副会长吴存良委员参政议政

2025-03-25 16:33:00 云南日报 0 次浏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省推进“3815”战略发展目标的起步之年,也是十三届省政协履职的第一年。
  2024年1月24日,出席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在各界别小组,认真审议十三届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并结合实际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总结一年来的履职实践,委员们切身体会到,做好新时代的政协工作,必须把牢政治方向,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自觉把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努力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再建新功。

凝聚思想共识

        “省政协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省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引发委员们强烈共鸣。

       共鸣之外,还有共识。

       委员们认为,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履职中聚共识、守圆心、促团结,勇担历史责任。

       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政协社法委主任、九三学社昆明市委会常委蒋坚桥说:“常委会工作报告高屋建瓴、立意深远、内涵丰富、目标明确、举措务实,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蒋坚桥用3个“新”概括:政治引领有新气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有新担当、自身建设有新作为。展望新一年的履职工作,他说,将准确把握政协履职方向,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社区基金建设、法治营商环境打造等方面做好“委员作业”,让政协声音放得更大、传得更远。

        “报告中提到组织38名专家学者、21名住滇全国政协委员、121名省政协委员参与课题调研,鼓励政协委员深入一线察实情,科学分析谋良策,充分交流聚共识,汇聚真知建诤言。”去年,省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教授,民革云南省委会常委贺鉴通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将本职工作与参政议政工作有机结合,提交的3份调研报告得到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我将进一步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持续利用专业优势,主动参政议政,不断提升履职质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的积极作用。”

        做好香港与内地的桥梁,是省政协委员、云南省青联副主席、德园艺术馆常务副馆长林粤春的自觉行动。“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讲好云南故事,促进交流合作,报告中满是成果,也是指引。”林粤春以推动两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己任,“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固团结,我将通过同心同向的真诚协商,增进各方共识,推动同力同行。”

聚焦中心工作

        高质量发展是报告中的热词。如何用高质量行动助推高质量发展,委员们给出了共同的答案:聚焦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侨联主席张嫦表示,过去一年,她持续关注口岸经济发展,提交了《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跨境电商发展,推动贸易强省建设的建议》等提案。“今年,我将继续聚焦‘三大经济’,重点开展好河口沿边产业园建设调研、推动侨资侨智侨力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工作。”

        “报告字字句句诠释实干担当,真真切切记录履职成效。”省政协委员,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李世荣表示,作为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政协委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其履职的重点方向之一。“我将重点围绕边境少数民族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医疗、生态补偿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以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努力让各族群众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让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经济优势,省政协委员、昆明市滇池高原湖泊研究院副院长潘珉在听完报告后,今年的履职重点更加明晰了:“我将针对湖周村庄遇到的保护与治理之间的现实矛盾,计划从乡村自然教育示范点建设、特有鱼种繁育和产业发展方面开展调研,为助力沿湖村庄永续发展、反哺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努力。”

提升履职能力

       一个个数据、一件件实事、一项项举措,无不贯穿着委员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饱含着履职为民的真挚情怀,亮出了新征程上助推发展的坚定信心。

       走出会场,省政协委员、文山学院院长谷雨心情激动。她说,报告中提到要建好用好60个委员工作室,推动委员深入群众做好释疑增信、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为其指明了工作方向。去年11月,云南省政协“谷雨委员工作室”在文山学院挂牌。谷雨说:“我将依托委员工作室,继续汇民意、聚民心,围绕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履职活动,提交更多高质量的‘百姓提案’。”

        省政协委员、西盟佤族自治县力所拉祜族乡乡长娜思一边聆听报告,一边认真记录。“报告激励着我在新的一年中,不断提升自身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她表示,将持续思考和探索如何有效利用资金,逐步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持续支撑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过去一年,省政协更加注重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有效推动提案成果转化,坚定了我传递群众声音、回应群众关切的决心。”省政协委员、红河县妇幼保健院护理部主任钱兰仙表示,目前基层存在中医医生逐渐减少,中医药适宜技术单一、推广进展较慢等问题,不能满足基层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需求,希望通过提案,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助力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

   长镜头热烈讨论

周灿 顾彬 胡妤雅 陈飞 摄


两会直击

工商联界别政协委员畅谈履职心声——

提振信心 共谋发展

  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一天,来自工商联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意气风发步入分组会议会场,立足当前热点关切,畅谈履职心声、汇聚奋进信心,共谋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发挥滇商精神,让民营企业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大胆‘走出去’,积极开拓南亚东南亚市场。”……会议现场,委员们畅所欲言。

  “三大经济”是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省政协委员、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长战认为,云南有很好的资源和优势,建议梳理形成特色产业发展报告,为今后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形成更有利的条件。

  从淄博烧烤到哈尔滨旅游,文旅市场的火爆凸显了消费的强大韧性,也为各地城市发展、激发消费活力提供了示范和路径。省政协委员、云南艾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存良认为,云南作为旅游大省,要用好用活区位、自然、人文等独特资源优势,加大旅游多元化、立体化、品牌化的统筹和开发力度,加快旅游与文化、体育融合发展,以更优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促进消费,打造更有烟火气、含金量和吸引力的文旅品牌。

  经营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才有生机。委员们表示,去年,千名香港企业家云南行、滇商大会、全球华商聚云南等活动精彩纷呈,为在滇企业发出声音、展示形象和实力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提振了发展信心,希望出台更多好政策、硬措施,为做大做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案全接触

加快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

推动云南民航高质量发展

  作为云南省参与“交通强国”建设“民航先行”的核心工程,近年来,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昆明至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和重点旅游城市全覆盖,国际航空枢纽的区域辐射力得到明显提升。但是,对标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枢纽形成条件,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还存在不足,保障云南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发挥仍有提升空间。

  为此,省政协委员,东方航空云南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奚文力在《关于加快昆明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推动云南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在加快推进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渝昆高铁长水机场站以及长水机场综合交通换乘中心GTC建设,实现航空、高铁、长途客运、旅游客运、城市交通的立体式布局、一体化衔接,有效拓展机场腹地;推行无纸化通关服务,试点开展“差异化安检”和“诚信安检”,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加大对国有航空企业的资源投入力度,包括依托东航引入现代化的物流企业落地,政企携手联合打造面向亚太地区的飞机维修体系等,拓展临空产业;结合云南本地特色、针对不同客群需求,开发高品质旅游产品,探索“航空+红色”“航空+文旅”“航空+研学”等产品新形式,为提高长水机场客运量引流赋能。


履职第一年

周以晴委员——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推动产业“链式”发展


  如何推动招商引资项目快速落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一直是省政协委员、以晴集团董事长周以晴关注的重点。

  围绕这一关切,周以晴过去一年步履不停。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招引集成电路、芯片等保税维修项目入驻红河综保区,安装蓝牙耳机生产线20条、年产蓝牙耳机2000万对,顺利推进跨境电商孵化中心建设……在她的努力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电子信息制造产业不断强链、延链、补链,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

  周以晴将深入调研和充分实践的成果融入履职中,多次围绕如何壮大园区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发展加工贸易、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背景下加快沿边开放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发挥以商招商作用,向国内外企业家宣传云南、推介云南,不断助力云南“三大经济”建设。

  针对部分大项目、好项目“签而未落”“落而未建”“建而未投”“投而未达”等现象,去年,周以晴提交了《关于加大企业发展要素保障,促进招商引资工作更好开展的建议》提案,从土地配置、政策保障、资源要素统筹、优化审批程序、畅通融资渠道、完善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得到省级相关部门积极回应。这让周以晴对于下一步的履职更有信心。

  针对部分地方或园区产业门类多、布局分散、同质化突出等问题,今年,周以晴准备了《关于以产业链招商壮大园区经济发展的建议》提案,建议从明确产业定位、完善产业链条、优化创新招商模式、建立产业发展支持体系等方面入手,将招商目光由优惠政策招商转向产业链招商,推动全省产业集群化发展。

  “各园区可以某个产业链的核心产业为基础,将其上下游企业一并纳入招商洽谈范畴,不仅可有效促进资源高水平集聚,也能推动企业降本增效,让企业真正招得来、留得下。”周以晴建议,园区可引导企业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发展,鼓励企业间开展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